距離上一次四月份實體活動,又悄悄過了一個季節。
說來有趣,雖然自己經營獵頭的日常的Facebook,回歸到我的私人時間,卻不是太常花費在臉書上頭,網路雖然可以吸收許多新知,但關上網路卻能讓我感覺到充分休息,享受煩惱、認真呼吸與思考沈澱。可能也因為這樣的習慣,我更喜歡線下那份人與人間的實際交流,像與求職者做交談,聊聊那些彼此最近生活的想要與需要,或者是早上去買杯咖啡,因為服務的店員笑地特別親切,而感到一種:“啊又是新的一天呀。”
這樣的感受,我想,還是身為人潛藏的本質吧。因此除了在部落格分享自己的職業心得外,在四月份結束後,也一直在思考還能有如何的線下交流,與讀友能有更多跳脫純文字的職涯探討。而這篇文章,我把夏季的導讀會與工作坊做了些整理,不妨可以看看同為職場人的大家,最近,在思考些什麼。
說來有趣,雖然自己經營獵頭的日常的Facebook,回歸到我的私人時間,卻不是太常花費在臉書上頭,網路雖然可以吸收許多新知,但關上網路卻能讓我感覺到充分休息,享受煩惱、認真呼吸與思考沈澱。可能也因為這樣的習慣,我更喜歡線下那份人與人間的實際交流,像與求職者做交談,聊聊那些彼此最近生活的想要與需要,或者是早上去買杯咖啡,因為服務的店員笑地特別親切,而感到一種:“啊又是新的一天呀。”
這樣的感受,我想,還是身為人潛藏的本質吧。因此除了在部落格分享自己的職業心得外,在四月份結束後,也一直在思考還能有如何的線下交流,與讀友能有更多跳脫純文字的職涯探討。而這篇文章,我把夏季的導讀會與工作坊做了些整理,不妨可以看看同為職場人的大家,最近,在思考些什麼。
1. 獵頭的日常 x《設計你所愛的人生》探索導讀會 - 2017/7/29
來聽聽導讀會的讀友心得:
A. 富姦higreater:聽到設計師三個字,其實我在導讀會中蠻茫然的,尤其是我事前其實沒有深想如何解構我的人生,因此到現場的時候我大概就是一個黑人問號臉。但其實真的不用擔心這很困難,這個時候我個人的建議是先給自己一個“起點”,也就是說從很大的方向開始訂定,接下來你會突然發現順著你的慾望所求,這個人生地圖就開始延伸了。打個比方說,當時我給自己的起點很簡單,我只先將我當下第一個想的大方向寫出來,工作、感情、興趣、健康、生活;第二步再去延伸,我個人的興趣有聽音樂,音樂之中又特別喜歡耳機,繼續延伸就會想到更多的東西,像是我想要聽到甚麼等級的耳機、想要獲得甚麼前端等,很多東西會隨著慾望伸展開來。甚至於建構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些細項彼此之間息息相關,甚至可能是因果關係,或者你原本覺得不重要或沒想到的事情,會藉由關聯突然的出現在你眼前,而且有著重要的角色。
下一步其實就是開始收束,這個階段開始你要將你所得到的元素想盡辦法歸類到四大面向,分別是「情緒面」、「物質面」、「思維面」、「精神面」。這部分就真的比較困難,很多元素因為彼此相關所以你很容易遇到不知道怎麼分類的情況。但這絕對值得花一點心思去思考如何分類,如果你這時候跟當時的我一樣苦惱,我後來成功分類的小撇步是我會探討這個元素我最初是在甚麼樣的狀態下將它給「生出來」的,是單純的想要物質獲得滿足?是認同那份精神?還是因為開心?回到產生出元素的起點就不會如此難以分類。
非常推薦拿個幾個不同顏色的筆來閱讀,但要記得讓自己處於一個舒適的空間和空閒的時間,讓自己處在一個舒適的環境才能好好的設計自己的人生喔。」
完整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5539825267268/permalink/840245516130032/
B. 邦卡
「《設計你所愛的人生》不同於一般的書,不只是單純的閱讀,更多的是如何「玩」這本書,透過書中的指引,依循4個大步驟,分別是(1)解構、(2)觀點、(3)重建、(4)呈現,檢視你目前為止所活過的人生,然後重新設計你所愛的人生。
在參與導讀會前,大部分的人都完成了自己的「我的人生」的建構圖,就像 Lynn 所說,這張圖是每個人自己的人生,要攤開來給別人看其實是蠻害羞的一件事,所以現場大家都蠻害羞的沒有進行這一部分的分享。倒是 Lynn 在白板上公開了自己的「我的人生」圖,從她的圖中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她所列出的第一層人生構面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方向,分別是:「探索」、「愛」、「付出」、「責任」、「成長」、「藝術」。書中關於這一部分,也使用了3種不同的第一層人生構面讓讀者們自己去挖掘人生,你可能會在撰寫、聯想的過程中,產生更多意料之外的節點,也有可能在節點與節點之間,發現一些以前沒有特別去注意過的連結。
所以,要耐心給自己時間去深化、打磨軟實力,讓這樣的基底愈磨愈強大,這樣才有可能支撐未來職涯的發展。這樣面對「變動已經是常態」的大環境時,就不會焦慮,因為你已經很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也有強大可依靠的內在能力。
其實,我一直對”軟實力能否展現、被看見”,存在很大的問號。上完課、看書,我大概可以感受到”對軟實力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要如何被看到”,而那就必須靠方法,比如履歷就是文字精準的拿捏、邏輯編排的功力,面試就善於用自己的核心優勢、能換位(面試官的)心態去應對。還蠻慶幸參加這堂課,單從”怎麼去批判一份履歷”,聽不同行業人的想法,就覺很有意思,套句我剛自我介紹完牙醫師時,夥伴提的第二個問題:“妳是牙醫師,有投過工作履歷嗎?”坦白說,真的沒有,所以聽課我有點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尤其Lynn說”當你做件事挖得深時,就成了一種藝術”,課程講招募文案和履歷,寫得好是需要鍛鍊、沉澱、重整,這就成專業,鑽研成藝術。」
完整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yilun.shih.1/posts/10211302347408827
在一整天工作坊進行下來,隨之會導引出許多轉職跳動、面試問題等問題,因此兩班學員都有在課程結束後,一起邊喝咖啡聊聊那些每個人不同職涯情況、相互給予自己的心得和建議,這裡有兩點,則是我特別想與未能參與我們的讀友們做回饋的,也是特別常見的問題。
1. 如果我的經驗,只與2/3的JD符合,該不該投遞履歷?
一份職位說明書(JD)的開出,和最後決定錄取的實際人才樣貌,可能是很不一樣的。尤其,在隨著面試過程的展開,用人主管也可能會有對人才定位不同的想法出現。身為求職者,如果遇到很喜歡的機會,你該做的是:嘗試去做目標式的投遞。所謂目標的意思是,針對那不足的1/3去客製自己的履歷,運用自身的特點,將不足轉化成帶來對雇主、對自己新契機的可能。站在機會面前,你永遠不會100%準備好的經驗能力,但你應該要具足把自己準備好的心智,散發出清晰的自我覺察(履歷邏輯)與人際感染力(面試切入點)。這樣的履歷投遞,即便最終未能如預期得到結果,但會比“海投喜歡的工作”這樣的單向動作踏實許多,也能留下你的個人亮點。
2. 轉職薪水愈換愈好?
關於這問題,請一定要先思考是:目前你的情況是有直接經驗的轉換角色或轉換領域、或是沒有直接經驗的轉換角色或轉換領域。譬如常見的狀況是,求職者在面臨自身轉型,只關注薪資否銜接成長,忽略了現階段反而需要的是一個機會與一份願意相信你能夠轉型的信任,自身包袱拋不開的話,相信真心想用好人才的雇主,也是會卻步的。注意,這段話是希望求職者要明瞭橫跨自己每份選擇的最終目標,薪資成長很多時候不是想像中那種直線上漲,有時,它可能會是S形狀的曲線成長,隨著每次選擇有起起伏伏,但總體來看仍是在成長軌跡上,有這樣的心智,遠比看中薪資而一個蘿蔔跳一個坑來得走的意外地長久。
而下一季的工作坊,目前定調會在11月底~12月初,一樣會區分成5年以下(C1)與5年以上工作經驗(C2)分別舉行,若年底有計劃幫自己做職涯盤點、履歷翻修的讀友,請再留意粉絲專頁的活動訊息。(另外,有上過課的讀友(S1),如果到時候還想再聽一次,每班會釋出名額做旁聽。)
完整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5539825267268/permalink/840245516130032/
個人很喜愛書中生涯是一鍋湯的比喻,要加入什麼配料、煮成什麼樣的湯,都是能突破自己想像去做調配的,像是配出了排骨當冰棒這樣的思維,自己最知道能調配出什麼樣的專屬味道。 |
B. 邦卡
「《設計你所愛的人生》不同於一般的書,不只是單純的閱讀,更多的是如何「玩」這本書,透過書中的指引,依循4個大步驟,分別是(1)解構、(2)觀點、(3)重建、(4)呈現,檢視你目前為止所活過的人生,然後重新設計你所愛的人生。
在參與導讀會前,大部分的人都完成了自己的「我的人生」的建構圖,就像 Lynn 所說,這張圖是每個人自己的人生,要攤開來給別人看其實是蠻害羞的一件事,所以現場大家都蠻害羞的沒有進行這一部分的分享。倒是 Lynn 在白板上公開了自己的「我的人生」圖,從她的圖中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她所列出的第一層人生構面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方向,分別是:「探索」、「愛」、「付出」、「責任」、「成長」、「藝術」。書中關於這一部分,也使用了3種不同的第一層人生構面讓讀者們自己去挖掘人生,你可能會在撰寫、聯想的過程中,產生更多意料之外的節點,也有可能在節點與節點之間,發現一些以前沒有特別去注意過的連結。
書中提供了很多種方式,可以用願景圖、願景信、待辦清單、宣言或是詩來呈現。 Lynn 則是分享了一個6道題目的自問自答,讓活動現場的人兩兩一組進行問答,這6個問題能夠幫助你在回答的時候,往更深層的邏輯去思考,一邊回答的同時也能夠修正、強化自己的想法。這6個題目分別是:
1. 為什麼選這個(做這個決定)?
2. 以1 - 10分來看,有多想改變(這個決定有多重要)?
3. 為甚麼會覺得是這樣的分數(1 – 10分)?原因是?
4. 想像已經去行動了,會有甚麼正面結果?
5. 結果為什麼重要?
6. 你要採取甚麼樣的行動?
每經過一段時間,回頭檢視《設計你所愛的人生》中所列的過程,很可能答案是會有變動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透過以上的檢視能夠幫助你了解人生上所面臨到的一些問題,或是指引一條比較明確的人生方向。」
每經過一段時間,回頭檢視《設計你所愛的人生》中所列的過程,很可能答案是會有變動的,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透過以上的檢視能夠幫助你了解人生上所面臨到的一些問題,或是指引一條比較明確的人生方向。」
完整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5539825267268/permalink/828983830589534/
這次職涯深度工作坊,是以現代履歷做挖掘,輔助自己做具體化下筆、打破常見的履歷迷思,其實,除了圍繞在履歷探討,許多元素都是與面試、轉換職涯相通的,因此,會重視配合寫履歷的思維,善用"解答過程"去幫助自己,並讓現階段有共同目標的讀友,一起做討論。
記得工作坊結束後,有些朋友問我:怎麼沒錄影做成影片宣傳呢?其實在這工作坊,我反而不會做錄影、過多照片紀錄,主要是期望能給予大家在相較感覺舒適、隱密的空間中,透過設計好的互動方式,從寫履歷去反射自己的問題,透過問答去輕度校正面試回答的感覺,這樣的工作坊對於相較內向的讀友,心裡也不會太過負擔,也能有不一樣的管道給與自己一些刺激。
有時候自己喜歡的人物、心裡的英雄,也許是自己最近所缺乏與嚮往的東西。另外,在活動中運用的6個問題,出自於一本書“Instant Influence: How to Get Anyone to Do Anything--Fast”,透過6個問題問問自己面對即將的行動,重要性與驅動力是為什麼。 |
2. 職涯深度工作坊:現代履歷編輯力 - 2017/8/26~27
記得工作坊結束後,有些朋友問我:怎麼沒錄影做成影片宣傳呢?其實在這工作坊,我反而不會做錄影、過多照片紀錄,主要是期望能給予大家在相較感覺舒適、隱密的空間中,透過設計好的互動方式,從寫履歷去反射自己的問題,透過問答去輕度校正面試回答的感覺,這樣的工作坊對於相較內向的讀友,心裡也不會太過負擔,也能有不一樣的管道給與自己一些刺激。
來看看讀友Sharon參加職涯工作坊心得:
「Lynn在上課快結束前說一句話,真的不是口號,她說:“ 現在這個時代不要再想「穩定的工作在哪裡?」如今的世界,「變化才是常態」。以前的狀態是「穩定是正常」,而現今「變動才是常態」。如果你對未來的思考,還只停留在找穩定的工作、角色、環境,那面對變動時,只會存在很大的焦慮。”
“忘記提一個很重要的點,像你們工作比較久的,很容易有一個盲點–被原工作產業/環境/文化/知識給綁架或侷限住。每一個組織、組織下的角色是不會完全一樣的,但在同個環境久了,思考邏輯會被綁架跟侷限,很容易看不見未來、也混淆了個人價值。”以上這些建議乍看下似乎很一般,凡職涯建議大概也就這模式,但往前推一點,Lynn上課提到一些思考,她講得當下我幾乎是振筆疾書作筆記。
“忘記提一個很重要的點,像你們工作比較久的,很容易有一個盲點–被原工作產業/環境/文化/知識給綁架或侷限住。每一個組織、組織下的角色是不會完全一樣的,但在同個環境久了,思考邏輯會被綁架跟侷限,很容易看不見未來、也混淆了個人價值。”以上這些建議乍看下似乎很一般,凡職涯建議大概也就這模式,但往前推一點,Lynn上課提到一些思考,她講得當下我幾乎是振筆疾書作筆記。
我最記得的一個詞是「可遷移能力」。意旨工作者從一個崗位轉到另一個崗位,或從一個行業跨到另一個行業後可重複使用的能力,這也是轉職關鍵。這邊跳一下,剛好這次北上我的隨身讀物是【教練自己:從球場到職場COSTCO亞太區總裁張嗣漢的工作原則與人生態度】。(這真是一本好書)選這本書是因為最近世大運,讓我有機會去思考一個運動員可能有的Mindset,比如紀律、抗壓力。而這本書我翻完兩章節,剛好就提到他如何將在球場上專業運動員的心態,平行移動應用在商場上。比如:當你在罰球線上練過一萬球之後,就會產生一種篤定,這種篤定來自於重複做一件是一萬次之後,身體與心理協調出的一種從容狀態。這就是一種隱形的能力,當你練得愈扎實,抗壓性就愈強。
另外一點是「紀律」。在職涯裡,一個人要走得久走得遠,習慣很重要。養成好習慣,就能夠把自己的獨特性愈走愈深,即使原本只有一點優勢,持之以恆、有紀律的練習,長久下來就會成為很大的力量,他舉了關於Stephen Curry的例子,強調他的心理素質,一種內在的動力。即便初時環境都是Against他的,但跳出那種被困住的情緒,把戰線拉長,不是單一點決勝負,而是幾個月、幾年來突破關鍵點,勝出的機率就比較大。
這本書我還沒看完,但他提出很多看法,像是教練自己–拉高視野去看清人生的局,或者身為球員該抱持的習慣,這就是一種很強的Soft skill。跳回Lynn的課程,Soft skill(軟性技能)是需要投注時間跟心力,去被打磨、深掘,才可能轉成底蘊。比如細心這種能力,乍聽下沒什麼,但到哪個行業、職位其實都需要很深切的觀察力,它不會因職場的遷移就失去價值。
要給自己時間,去長出職能(工作知識+態度特質)。也許一開始只是作作樣子,慢慢開始懂得觀察型態,漸漸能夠了解需求,當你了解自己的核心,開始有專業直覺時,就能很快讓別人建立起信賴感,建立起你的Reputation,最後客戶會跟著你跑。
所以,要耐心給自己時間去深化、打磨軟實力,讓這樣的基底愈磨愈強大,這樣才有可能支撐未來職涯的發展。這樣面對「變動已經是常態」的大環境時,就不會焦慮,因為你已經很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也有強大可依靠的內在能力。
其實,我一直對”軟實力能否展現、被看見”,存在很大的問號。上完課、看書,我大概可以感受到”對軟實力的需求,是存在的,只是要如何被看到”,而那就必須靠方法,比如履歷就是文字精準的拿捏、邏輯編排的功力,面試就善於用自己的核心優勢、能換位(面試官的)心態去應對。還蠻慶幸參加這堂課,單從”怎麼去批判一份履歷”,聽不同行業人的想法,就覺很有意思,套句我剛自我介紹完牙醫師時,夥伴提的第二個問題:“妳是牙醫師,有投過工作履歷嗎?”坦白說,真的沒有,所以聽課我有點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尤其Lynn說”當你做件事挖得深時,就成了一種藝術”,課程講招募文案和履歷,寫得好是需要鍛鍊、沉澱、重整,這就成專業,鑽研成藝術。」
完整心得:https://www.facebook.com/yilun.shih.1/posts/10211302347408827
除了配合工作坊的導引,每次的求職應對、轉換心態也是一種自我練習,期待聽到有參與讀友的未來職涯動態。 |
3. 職場人,Coffee Chat
在一整天工作坊進行下來,隨之會導引出許多轉職跳動、面試問題等問題,因此兩班學員都有在課程結束後,一起邊喝咖啡聊聊那些每個人不同職涯情況、相互給予自己的心得和建議,這裡有兩點,則是我特別想與未能參與我們的讀友們做回饋的,也是特別常見的問題。
1. 如果我的經驗,只與2/3的JD符合,該不該投遞履歷?
一份職位說明書(JD)的開出,和最後決定錄取的實際人才樣貌,可能是很不一樣的。尤其,在隨著面試過程的展開,用人主管也可能會有對人才定位不同的想法出現。身為求職者,如果遇到很喜歡的機會,你該做的是:嘗試去做目標式的投遞。所謂目標的意思是,針對那不足的1/3去客製自己的履歷,運用自身的特點,將不足轉化成帶來對雇主、對自己新契機的可能。站在機會面前,你永遠不會100%準備好的經驗能力,但你應該要具足把自己準備好的心智,散發出清晰的自我覺察(履歷邏輯)與人際感染力(面試切入點)。這樣的履歷投遞,即便最終未能如預期得到結果,但會比“海投喜歡的工作”這樣的單向動作踏實許多,也能留下你的個人亮點。
2. 轉職薪水愈換愈好?
關於這問題,請一定要先思考是:目前你的情況是有直接經驗的轉換角色或轉換領域、或是沒有直接經驗的轉換角色或轉換領域。譬如常見的狀況是,求職者在面臨自身轉型,只關注薪資否銜接成長,忽略了現階段反而需要的是一個機會與一份願意相信你能夠轉型的信任,自身包袱拋不開的話,相信真心想用好人才的雇主,也是會卻步的。注意,這段話是希望求職者要明瞭橫跨自己每份選擇的最終目標,薪資成長很多時候不是想像中那種直線上漲,有時,它可能會是S形狀的曲線成長,隨著每次選擇有起起伏伏,但總體來看仍是在成長軌跡上,有這樣的心智,遠比看中薪資而一個蘿蔔跳一個坑來得走的意外地長久。
每次求職選擇,都是有捨有得,若要執著在十全十美,反而可能阻礙自己看到機會的觀察力。別忘了:先明瞭自己的轉換初心,再做各種需求元素的排列順序,生涯與職涯才能有連結。 |
而下一季的工作坊,目前定調會在11月底~12月初,一樣會區分成5年以下(C1)與5年以上工作經驗(C2)分別舉行,若年底有計劃幫自己做職涯盤點、履歷翻修的讀友,請再留意粉絲專頁的活動訊息。(另外,有上過課的讀友(S1),如果到時候還想再聽一次,每班會釋出名額做旁聽。)
Happy Hunting!
Lynn
延伸閱讀
Slots Provider Brings Vegas To California With - JDK Hub
回覆刪除"Slots 서산 출장마사지 Provider Brings Vegas To 군산 출장안마 California With Slots Provider Brings Vegas 영주 출장안마 To California With Slot Provider 안동 출장안마 Brings Vegas To California With Slot Provider 김포 출장안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