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當我喝著咖啡,打開信箱看著(潛在)求職者的的信件,最怕看到的就是:有著大器的格式、精心的排版卻缺乏內容的履歷。站在你“自己”的立場寫履歷是很可怕的,這個寫作誤區就是認為自己的業界經歷是大家都懂的共同語言。連我回頭看自己初入職場的履歷,死板的條列工作項目,詳細解釋職位責任,天啊這履歷真是無聊透頂了...。
通常HR人資會被公司期待,能為20個以上不同的職缺找到優秀的候選人。試想一下,今天如果有100位求職者申請這些不同職缺,每位求職者至少有2頁的履歷,因此20個職缺*100位候選人*2頁履歷=4,000頁,這很有可能就是他們每週的閱讀量。這樣的工作量、招募壓力下,履歷閱讀者是沒有任何想像空間,去“額外思考”你的獨特之處。你的故事無法傳達給讀者,你在某個職位上的時空背景,如何讓你達到今天不一樣的成就,證明你有的實力。所以我們的挑戰來了——找出工作內容中的關鍵點

你有看過美劇嗎?試想你的職涯就像一部美劇,每一季就像每段不同工作經歷,每一季中的每一集,都有著不同的爆點(你的關鍵點),讓人想一集一集追下去。而這樣的關鍵點撰寫,現在最被廣泛運用的是帶入“STAR”原則,也就是“情境(Situation)、 任務(Task)、行動(Action)、結果(Result)”的組合。


[STAR原則的架構]
S=情境(Situation): 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面臨什麼問題?遇到什麼樣人、事的衝突?(宏觀介紹) 

T=任務(Task):你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什麼具體的解決任務?(微觀深入)
A=行動(Action):你採取了什麼行動來解決問題?(強調完成任務使用的技能)
R=結果(Results):你最終得到了什麼樣的成果?並給組織、客戶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盡量量化表示或用商業術語解釋最終結果)

[舉例感受一下]
你可能這樣寫:負責北區新業務拓展,帶領團隊達成業績。

  • 導入Action和Result:2016年獨自帶領4人團隊,於台北新拓展3家店,為公司當年度創造130%營收成長。
  • 加入Situation和Task:2016年為XX市場的行業低點,獨自帶領4人團隊,於台北新拓展3家店,為公司當年度創造130%營收成長。

感覺到不同了嗎?當然以上舉例只是理想化,在你最終成型的履歷中,STAR這四個好朋友,有可能不會全部用到,但有幾點是不可忽略的:
  • 所有關鍵點務必包含Action和Result 。 
  • 如果面臨重大的困難或問題,一定要寫出Situation或Task。 
  • 如果你的工作性質偏向日常行政或維運,可以選擇不寫Situation和Task,但盡量用數字量化Result,展現令人信服的數據。 

如果你曾上網搜尋過許多範例,仍然寫不出好的履歷內容,那麼試試看STAR法則,讓自己能有一個良好的思考架構。履歷內容的編寫原則絕對是“Less is more”,用爆點(關鍵點)去吸引閱讀者的眼球,展現在最終履歷上。而這些關鍵點則會成為的基本面試問題,到時候你就有時間、機會,去告訴那些好奇的面試者你的故事細節,所以我們其實也是同步地為未來的面試,打下“自己的回答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