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與許多Candidate的互動中,這問題往往在還未瞭解雙方的階段,就被硬生生丟了出來,其實這時我會反問對方: 「這問題很重要嗎?」也許你會想“當然重要呀,工作不就是為了賺錢嗎?”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必須去推敲這個邏輯:


今天如果我告訴你這個職缺是來自於Facebook、Google,你還會問對方的薪資提供多少嗎?這樣的想法其實來自於你對這機會的轉換動機(Motivation),會在一開始電話訪談直接問薪資的Candidate,我會認為他轉換工作的興趣度其實不高,甚至他可能從未認真思考他的下一步。

在我過去結案的經驗中,往往那些能拿到原薪資1.5~2倍的Candidate實在少數(這原因牽涉內外部原因,也許改天能另做分享),但這群人(簡稱A)卻有個共通點:他們在接洽機會的初期,對於新工作與自己經驗結合能發揮多少極大值、與現有技能匹配度能夠上升多少、有無新挑戰刺激其他能力,是更在意的。如果我們拿這樣的思維,跟也是在原崗位做了3年的candidate B比較,B意識到自己在原公司薪資無法再上去的危機,心裡產生了付出不等於回報的感受,甚至帶著這份委屈去接洽新機會,認為潛在雇主應提高20%~30%來彌補這塊內心的缺口,這樣的目標錯置其實是對自己很不利的,這往往會發生:1.潛在雇主、用人主管、HR認為你對我們公司根本沒興趣瞭解,閉口開口只問薪資 2. 把你自己的獨特價值無形中給降低了。回到A,因為沒有這些多想與委屈,認真思考新機會能在自己現有能力帶給公司的,甚至從新環境中讓自己挖掘更多精髓,這樣的想法大過於去追究薪資漲幅,如此的心智會在面談中感染給潛在雇主、HR、用人主管,往往也引導了對方願意為你去爭取更多實質上的回饋:薪資、獎金、頭銜等,吸引你的加入。我也曾遇過一開始雖然無法以漂亮Offer加入新公司的Candidate,但隔年聽到他在新公司職等已經三級跳的狀況。


所以先釐清“透過Hunter談工作薪資一定比較高”是錯誤的期待,反而你要去深層思考轉換動機並讓他人、Hunter理解,去做幫忙:

(為什麼) 我一定有10%以上的新薪資漲幅?
(別人以為你只看錢) 但其實是因為我剛新婚買房,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



(為什麼)我不能考慮海外機會?
(別人以為你保守) 但其實是因為家中雙親照顧問題、小孩剛出生。

(為什麼)這麼好的職缺我仍然不想動?
(別人以為你不積極)其實可能是因為這職缺需要大量英文溝通,你對這塊欠缺自信。

由這些陰陽面去看答案背後潛藏的癥結點,其實會發現這都不是問題,把邏輯梳理清楚讓接觸你的Hunter、HR、潛在雇主知道,並思考下次機會再發生你能有什麼其他解決方案。好的機會是一種天時地利人和,這次不行,但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給自己鋪個道路都是良性的互動。

而如果你正在跟Hunter合作當中,你也可以觀察合作的Hunter有沒有盡力對職位、公司、前景有所掌握,甚至是對你內心的期待有沒有心力去做挖掘,這Hunter是想跟你建立起長期關係呢?只想盡快結案賺獎金呢?我想這樣的心智在你們的合作過程中是可以感覺得出來的。這樣講講,是不是又有點像是B的場景重現呢?站在Candidate的立場,有這麼多的hunter找你合作,你會信任誰做你的代表呢?

不論對誰而言,目標錯置所造成的糾結,其實會浪費掉許多不必要的寶貴時間與信任呢。



Happy Hunting!
Lynn